阅读新闻

生物法脱除废水氨氮技术可望应用

[日期:2008-06-06] 来源:  作者: [字体: ]

由中国石化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研究开发的生物法脱除废水中氨氮技术,近日通过了技术评议。目前已申请中国发明专利9项。

该技术包括硝化菌的高效富集、亚硝化菌群的扩大培养、氨氮废水处理方法和设备、氨氮废水处理的快速启动工艺等,解决了菌体生长缓慢、耐受冲击能力差等问题。其中氨氮废水的处理工艺采用新型菌体截留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反应效果,克服了现有工艺中存在的菌体流失问题。该技术针对催化裂化催化剂和加氢裂化催化剂的生产废水,进行了菌种筛选、分离和优化培养,在连续实验装置上获得了预期结果。

抚顺石化研究院开发的工艺和培养的菌群,可以将催化剂生产废水中5001200 mg/L的氨氮降至10 mg/L以下,将炼油生产废水中100500 mg/L的氨氮降至10 mg/L以下。采用该技术,在实验室处理氨氮浓度为1500 mg/L的水样时,水力停留时间14 h,连续实验装置启动3天即可达到稳定运行,氨氮脱除率可达99%以上。在连续试验装置上处理催化剂生产含氨氮废水,水力停留时间18 h,稳定运行后氨氮脱除率在99%以上,出水氨氮浓度低于10 mg/L,可以将石化行业含氨废水处理到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所规定的一级排放标准。

    生物法脱除废水中的污染物通常是污水处理的最后一道工序,其装置投资少,操作费用较低,具有十分广阔的推广和应用前景。
阅读:
录入:zdf

推荐 】 【 打印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