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核芯与包膜是降低缓控释肥成本的关键

[日期:2010-12-30] 来源:  作者:钱伯章 [字体: ]

缓控释肥作为一种新型肥料,可显著提高肥料利用率从而减少化肥施用量,替代高能耗、高碳排放的传统氮肥,因此发展缓控释肥是实现低碳农业的必然选择。然而这种大有前景的肥料因成本居高不下、产品概念不清晰、行业标准缺失等问题,影响了它在更大范围的推广应用。

尽管缓控释肥的发展势头良好,但目前仅占化肥比例1%,高成本成为缓控释肥走向大田应用的主要障碍。专家指出,缓控释肥产业要想进一步发展,必须突破核心技术,特别是包膜技术和核芯肥料研发技术,降低肥料生产成本,并针对不同作物,分别开发能面向大田和占领高端的缓控释肥,以此提升缓控释肥的市场竞争力。

近年来我国缓控释肥技术研发已取得一系列成果。我国已掌握了脲醛肥料、硫包衣肥料和包膜肥料生产技术,同时自主创新了Luxacote系列肥料包裹肥料、废弃物改性、水溶性混聚物、保水型缓释尿素和缓释BB肥等技术,但整体技术体系仍不完善。

树脂包膜尿素的肥料利用率可以达到50%,是肥料利用率最高的缓控释肥料,但是由于包膜技术差导致价格高,目前价格高达普通氮肥的2.23.8倍。包膜技术是降低缓控释肥产品成本的关键技术,由于包膜技术不过关,造成包膜肥料成膜效果较差,往往要采用加大包膜材料用量的方法保证包膜效果,无疑增加了产品成本,同时影响产品释放效果。

目前我国已加强在回收废旧树脂包膜、硫加改性树脂包膜、多层复合包膜、溶剂回收、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等技术的开发,生产成本高的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但仍有较大的改进空间。

目前我国缓控释肥料在高端控释肥料制造技术和工艺上不及欧美国家水平。控释肥产品质量不够稳定,主要是受核芯肥料的限制。由于核芯颗粒不规则,有些颗粒喷涂包膜较薄养分很快释放,达不到控释效果,而加大包膜厚度则会使影响养分释放。因此需要加大核芯肥料研发力度,研究核芯养分形态及配比,开发改善核芯肥料表面特性、增加颗粒强度、增加硝态氮比例、增加微量元素等工艺和技术,同时加强包膜和掺混控释技术的研究。控释肥料产品的整体水平提高了,产品成本自然也会降下来,届时兼具良好使用效果和价格竞争力的缓控释肥将是农民的不二选择。

阅读:
录入:zdf

推荐 】 【 打印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