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微涡流技术在造气水系统改造中的应用

[日期:2009-11-05] 来源:平煤集团飞行化工  作者: 王军义 [字体: ]

随着我公司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造气系统由原来11台造气炉增加到20台,废水的排出量也在逐年增加。然而,受装置能力限制,使用的循环水始终未能达标,水质差、水温高、悬浮物严重超标,这些都是造气循环水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为维持生产的正常运行,循环水中需定期加入一次水进行置换,这不仅仅增加了一次水的取水费用,而且一部分水需要外排,外排水中氨氮、COD、氰化物、硫化物等含量超标,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又增加了公司的排污费用。

针对造气循环水污水处理系统存在的问题,公司经多方考察,认为徐州水处理研究所的微涡流澄清器污水处理技术比较适合我公司造气循环水使用。该技术可处理污水2500 m3/h,每天节约一次水2500 t,间接增产合成氨20~30 t/d,间接节电30%左右,且造气循环用水将会实现闭路循环,达到节水、节电、增产和减污等效果。该工程总投资400余万元。

微涡流装置主体工程是澄清池,澄清池分为3个区域:一反应室、二反应室、三反应室,其内部由踏板、斜管和排污管组成。

在进入澄清池的进水管道内加入絮凝剂。絮凝剂的配置及加入:取一定量的絮凝剂和一次水按一定的比例在混合桶中混合,待所配试剂搅拌均匀且完全溶解后,由加药泵按一定流量连续不断地向池中加药,单位时间内向澄清池中加入试剂的量要根据具体使用情况来决定,造气循环水只起除尘、降温的作用,因此处理后的水质满足其使用即可,以便尽可能降低微涡流的运行成本。

循环水通过进水管由澄清池的底部进入第一反应室。一反应室内装有栅型塔板,水流由下而上经过塔板后形成很多细小涡流,加入的药剂在涡旋作用下形成絮体,并反复和水中微小杂质相碰撞,吸附杂质变成大颗粒后下沉,下沉絮体又像网一样捕捉更小的杂质,以便形成更大颗粒下沉到底部泥渣层。

循环水依次由上而下进入二反应室、再由下而上进入第三反应室,使絮凝后的絮体进一步混合接触、变大沉淀,沉降后的这部分活性泥渣在水压作用下会又一次进入混合接触过程,周而复始。这样重复进行,使水质进一步澄清,澄清后的水汇集到集水槽,由集水槽直接外排进入凉水塔,经凉水塔降温后进入冷水池,由冷水泵把经过除尘、降温的处理水送往各用水设备。澄清器内布置的斜管可缩短小颗粒及絮体与物体接触距离,使悬浮在水中的小颗粒及絮体在澄清池中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得到有效沉降。

沉降后的活性泥渣是靠水位差通过排污系统静压压出。设计中排出泥渣先进入凉晒池,污水在凉晒池中沉淀后,上层澄清过的水排出后重新利用,余下的泥渣处理方案经多次论证,最后采用的方法是,将带泥渣的污水直接引入热水池的进口处,以便让其在热水池中有足够的时间重新沉淀,沉淀后由机械抓斗抓出。实际使用效果很好,它有效地解决了澄清池污泥排放、处理、晾晒、清运等一系列实际操作中的难题,直接或间接为企业节约了不少资金,也为整个系统长周期稳定运行奠定了基础。

       2006年,工程完工投入使用后,原来浑浊的循环水得到了深度净化,悬浮物含量下降到50 mg/L,其他指标也达到了循环水使用要求,可循环使用于造气系统煤气降温、炉底冲水、水封用水,还可代替一次水用于电除尘用水。系统实现了闭路循环和清洁生产,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少了污水外排,经济效益、环保效益十分显著,起到了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的双重作用。
阅读:
录入:zdf

推荐 】 【 打印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写的很好   (心儿 ,05/23/2011 19:02:20 )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