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锅炉吃“粗粮”7个月节支2500万

[日期:2022-08-10] 来源:中化新网  作者: [字体: ]

  近日,延安石油化工厂通过实施燃煤掺烧技术攻关,给锅炉吃“粗粮”,即在原单一煤种中掺炼低质煤,从而降低锅炉运行成本。今年前7个月,该技术为企业节约开支2500余万元,实现环保与经济效益双赢。

  据了解,2021年市场燃煤价格持续上涨,企业生产成本大幅度上升,如何“轻装高产”成为该厂迫切攻关和解决的难题。

  “让锅炉吃上‘粗粮’的同时,确保锅炉各项排放指标达标排放是重中之重”。该厂今年年初启动燃煤掺烧技术攻关项目后,成立攻关小组,编制“降低锅炉运行成本—燃煤掺烧技术攻关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攻关任务和目标,积极开展技术攻关工作。

  前期,该厂一方面与属地环保部门积极对接,多次外出考察煤源、运输成本等,在确保排放达标的前提下放宽煤源指标;另一方面与矿业公司煤炭运销分公司携煤科院专家开展专项调研,为选煤供煤、保障生产、降本增效提供可靠依据。同时,该厂多次召开降低锅炉运行成本—燃煤掺烧技术攻关推进会,围绕燃煤煤矿的燃煤性质、燃煤价格、供应能力、运输成本、掺烧比例及方式等进行讨论,明确掺炼方向。

  “目前,我们根据热值、硫含量、水含量、灰分等指标,选用并掺烧了4种煤源,实施了不同阶段、不同方式的掺烧,根据实际运行情况随时调整操作,在确保锅炉烟气达标排放基础上,实现低质煤最大量地掺烧。”该厂技术质量部副经理宁云锋介绍。

  为了严格把好燃煤入厂质量关,该厂实施“二重样”的检验工作,由相关部门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燃煤质量验收小组,第一次在每批次燃煤到场外煤场后,现场取样,从眼观上验收,防止石块、杂物等带入。第二次在燃煤进厂后,他们现场抽样,分析结果与场外取样结果进行对比,确保燃煤入厂指标符合技术指标要求。

  然而,实施了掺烧并不是“一劳永逸”的,操作过程中的难题接踵而来。

  “掺烧煤源不同,会引发燃煤热值波动、给煤量和化工原材料调整频次大等问题。”动力车间副主任张景铭介绍。面对困难,车间上下主动应对,一方面密切关注锅炉运行状况,根据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排放指标,合理优化化工原材料添加比例,加大相关工艺参数调整,实现全流程精细控制;另一方面,加强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强化“两级”巡回检查,确保锅炉稳定运行、烟气达标排放。

  锅炉吃上“粗粮”后,1~7月,该厂共掺烧低价煤源8万余吨,较使用单一煤源节约成本费用2500余万元。

 

阅读:
录入:zdf

推荐 】 【 打印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