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两个五年规划的历史交汇点,现代煤化工行业“十五五”如何高质量发展?11月7日举行的2025石油和化工行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大会暨中国化工报战略合作伙伴第二十一次年会平行会议——“双碳”背景下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会议上,业界专家和中外企业代表深入交流探讨,认为绿色化、低碳化和智能化是发展趋势。
中国化工节能技术协会低碳高级主管贾奕宸认为,控制碳排放总量是石化化工行业面临的巨大挑战。他建议通过实施原料轻质化、生产过程低碳化、产业集群化、绿氢工业化,以及废弃物资源化和二氧化碳资源化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原料轻质化包括丙烷脱氢制丙烯、乙烷裂解制乙烯;生产过程低碳化即能效提升与节能技改、重点设备设施电气化改造、原油直接制化学品;产业集群化调整产能规模结构,推动炼化一体化、提高化工品比例;绿氢工业化即绿氢炼化、绿氢制绿醇、绿氨,降低碳排放。
煤炭清洁高效转化是推动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陕煤集团榆林化学有限责任公司生产部经理姜泊表示,依托陕北资源优势,他们新建的1500万吨/年煤炭分质清洁高效转化示范项目,以低阶煤为原料采用煤炭分质利用技术,将形成电池电解液溶剂、特种油品、可降解塑料、高性能材料四大类、产能840万吨/年的高附加值产品体系,推动煤基“三苯三烯”与石油化工深度耦合,打造高端产业链。
中科合成油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杨勇认为,产品多元化、高端化是煤制油升级发展的方向。他们开发的费托合成油化联产、超清洁油品等技术,实现了产品多元化,与石油化工优势互补,进一步提升了煤制油经济性,有力促进了产业健康发展。
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宁炉”干煤粉气化技术在国家能源集团宁煤公司4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示范项目应用,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宁夏神耀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匡建平介绍,薪火赓续,他们又开拓性地开发成功生物质气化制绿色甲醇/绿色航油技术,并实现气化固废协同生物质资源循环利用。
托普索全球高级副总裁、中国区总裁杨大军,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蔡军,中控技术智慧煤矿事业部总经理、煤化工行业总工程师张继臻,以及霍尼韦尔UOP氢气团队工艺系统高级工程师刘洪涛,分别就可再生电力生产绿氢并转化绿色(低碳)燃料及化学品、循环流化床技术、工业人工智能应用、PSA制氢技术等作报告,助力行业节能降碳和智能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