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内容

黑化12 000 t/a过氧化氢装置的扩产改造

[日期:2012-12-14] 来源:《中氮肥》  作者:李绍森 [字体: ]

(黑龙江黑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 齐齐哈尔161041

 

[中图分类号] TQ 12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9932201206-0031-02

 

黑龙江黑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2 000 t/a过氧化氢生产装置(产量以浓度27.5%的双氧水计,下同)由天津设计院设计,采用蒽醌法生产,整套工艺由氢化、氧化、萃取、净化、后处理5道工序组成。199511月水试车,199512月系统通氢气生产。对于过氧化氢的生产,萃余液中过氧化氢含量是其安全生产的重要指标。工艺要求萃余液中过氧化氢含量≤0.3 g/L,而装置开车后,虽采用了各种调节手段,但萃余液中过氧化氢含量仍在0.5~1.5 g/L,系统被迫低负荷生产,同时也存在着重大的安全生产隐患。为此,19967月历经15 d对萃取塔内的降液管进行了第1次改造,彻底解决了萃余液中过氧化氢含量偏高的问题,提高了产量,保证了安全生产。为了进一步提产降耗,20108月历经20 d对装置进行了第2次改造。经过这2次改造,装置产量由最初的12 000 t/a增加到了目前的20 000 t/a,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1  1次改造

对萃取塔降液管进行了改造,使萃余液中过氧化氢含量降到0.3 g/L以下,符合了安全生产要求。

12 000 t/a过氧化氢装置萃取塔有54层塔板,每层塔板中部并列着3根降液管。分散相是氧化液,作为轻相,由萃取塔底部加入,自下而上通过筛板的筛孔被分散成细液滴向上运动;重相是纯水,作为连续相与氧化液接触并由降液管流至下层塔板。细液滴穿过重相后,在每层塔板的上层空间发生凝集形成清液层,在密度差的作用下,继续穿过上层筛板,被筛孔再次分散于重相中,直至塔顶分层后排出,而重相则由各板降液管依次下流,直至塔底排出。这样,经过传质,氧化液中含有的双氧水便进入了纯水中,完成了双氧水产品的形成。萃余液中过氧化氢含量偏高,说明萃取效果不理想。

改造方法如下:第1块塔板上的3根降液管只留中间1根,其余2根降液管封堵;第2块塔板上的3根降液管留两侧的2根,中间1根封堵。这样一来,就改原来每2层塔板上有6根降液管在用为只有3根降液管在用,并且呈三角形分布。第3块塔板上的3根降液管的改法等同第1块,第4块塔板上的降液管的改法等同第2块;以此类推,54层塔板上的降液管全部改造完毕。作为重相的纯水从每2层塔板上的3根降液管内通过,改变了原来的轻重相接触及传质方式。改造完成后系统重新开车,结果萃余液中过氧化氢含量

阅读:
录入:zdf

推荐 】 【 打印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点评: 字数
姓名:
内容查询